昨天发的《GPS欺骗》的处女篇,被ADMIN大哥无情的从首页Kill了。我不知道什么叫做认真写出的精品,我只清楚很多技术的产生,往往其实都是一两句话的点拨或是思维一瞬间的火花。我不是在吹嘘自己字字珠玑,或一字千金,但至少用心写的文章去首页Say个Hello可以吧。发发牢骚,保持低调!其实这篇主要是介绍下自己,希望跟园子里的前辈认识下,互相交流学习,虽然我才疏学浅,但我比你们都Stay Hungry。
我是工科出身,主要从事工程技术背景的软件研发,信号处理、通信、工控PLC、嵌入式都有涉及。一句话,写代码是我的工具,是实际工程技术的实现,技术才是背后的载体,神马框架、模式的基本与我较远。实验室里我全包需求分析,技术路线制定,简单的设计,编码测试,实施运维。这种作坊式并且代码实现为辅的生产模式非去套IOC,非要基于个大框架就有点自找麻烦了,一个检测机器就那么几个存储的数据,用ORM就有点夸张了吧,无海量,无高并发,就不必分表分库分布式了吧,所以简单高效就是最好的方式。软件也是工程领域,能解决问题就是硬道理,以上论据是基于我个人是理论研究为主,实现为辅。如果你做的纯领应用类的软件,例如那些很模式的CRUD,如何减少重复,如何利用OO,如何应对需求变化,对于一个公司,一个团队,甚至个人就比较重要了。
但Program始终是我的爱好,我没有很多程序员的那种“洁癖”,但我也经常为自己的代码感到沮丧,所以我一直在学习。我们都是工程技术人员,但不同的是我不是专一的程序员,所以来这里我就可以跟潘长江比个大,跟陈佩斯比美发,跟帕瓦罗蒂比劈叉,跟美国总统奥巴马比说中国话(摘自冯巩老师的段子)。但俗话说,样样通不如一样精,所以兴趣广泛的我有时也很矛盾,如何规划,如何定位,如何不均匀用力。
在园子潜水大半年,发现园子里大多就是几类文章,模式、框架、算法、敏捷、再有就是语言本身。跟大家也学了不少东西。我也学过188金博宝bet,深知设计对于大型软件开发的意义,但我觉得如果程序员的世界就只有这点东西,你发完这个模式,我再发那个模式,言必称敏捷,那么这个生态圈是不是有点单一,有点缺乏技术含量(原谅我的无知和自大)。
把我当一个异类吧,来到园子主要还是向大家学习,也希望自己能给这里带来一点不一样的气息。呵呵!好了自我介绍毕,再次表现我的谦恭和虔诚!向各位老师学习!
码字比贴代码累的,以后讨论技术!
附上07年时写的一篇日志,呵呵。那时的文字比较稚嫩,但令人骄傲的是全部应验。华丽的分割线
------------------------------------------------------------------------------------------------------------
我只是个草根,但凭借漫游互联网多年的经验,目睹风流沉浮的IT业界,让我对这个风起云涌的产业有一番自己的看法.我也曾做个个人网站,但是由于没有准确的用户定位,我的"创业"作古了,暂时不想从头再来,先完成学业吧.我相信校内初创之前考虑最多的也应该是这个问题. 对于一个网站,你一定要明白你能为你的用户提供什么,他们有什么理由选择你.
在互联网这条产业链中,不论处在上游的大鳄,还是位居下游的小虾.盈利才是硬道理,也是支撑整个网站继续发展和进步的保证.但我目前没有看到校内清晰的盈利模式.同是"copy"facebook,在由周鸿伟引入红杉vc的51com,却俨然一副资本家的姿态.
既然校内把用户的门槛定位在大学生,就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你能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体验和服务.为此我为校内,提出以下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1.既然5Q校园和校内完成整合,那么千橡旗下的那么多娱乐资源,校内为什么不利用上呢.像对于mop这样的娱乐社区,5Q的BT等,通过完成资源的融合,和客户群的相互渗透,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套完整的用户式体验.
2.模仿和创新相结合的企业战略.模仿其实是句废话,无论管理模式,经营模式,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追根溯源,在欧美基本都能找到自己的"前辈".创新性的模仿企业一种很好的发展战略.一方面有助于降低自主创新的开发风险,还可以减少领导人必要的战略上的决策.但模仿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要充分发挥企业的本土化优势(但本土化不是长久之计),服务从质量和文化上做文章.校内的用户群注定你不可能用浅陋的娱乐目的去挽留大学生这一思想优势群体的点击. 一定要从文化质量上做文章.让每个学生切身感受到,在校内里充斥的是一种理性的味道和学术的气息.
3.校内在信息中的地位过于被动,靠的仅是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校内的角色似乎只是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平台.校内可以尝试自己为用户提供一些信息,例如把大学生喜欢的信息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新闻网页,例如百度的新闻.借助你们的媒体优势和财力优势,为学生提供更权威和全面的信息服务.
4.用户群不必过于局限,可以像新浪博客一样,邀请一些精英名流,或是教育专家,在校内开设专栏或个人空间.毕竟只有大学生的这样一个圈子有些单调.利用名人效应,以及这些专家学者给同学们的交流和辅导,我相信,校内会赢得更大的拥赖.
5.学习腾讯,在拥有一定量用户基础的程度上,做好创新,时刻让用户有新的体验.发展必要的娱乐项目,并且可以区分服务,建立会员制,,为特殊的项目服务收取一定费用.
6.发展无限增值业务,这一项在网络盈利中是一个很成功的典范,具体方式也很成熟,不再赘述.但我想说明一点,大学生有着极高的手机拥有量,与电信服务商建立好合作管理,并提供无限服务(像百度的wap),这将是校内第二桶金.
7,与门户和娱乐站点建立起一定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项目其实有很多,再次不再列举
我再提两点意见:目前校内搜索模式过于单一.
应该在服务端开发像QQ一样的及时服务---校内通不错.但如果能在网页中生成类似的"上线提示"和"在线提示"等,这种服务将更加人性化.OICQ能迅速战胜ICQ,正式因为把人性化做足,把信息存储等工作从客户端移到了服务端.
群的单页面信息量过少,可以像百度贴吧学习.以前首页的帖子过少,突出不了群的独特优势.
校内广场有点过于mop化了,校内可以想一些创新方案.
以上只是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当然有些意见,校内以现在的规模实施起来不太现实,但可以是以后发展的一点建议.
我具体也不太清楚,陈一舟把校内的发展摆在千橡的什么战略位置上.所以难免有些纰漏和不足,我们可以继续交流 呵呵
本站转载的文章为个人学习借鉴使用,本站对版权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隐私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