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未来身为父母的自己
前序
地位决定思考
对于我们现在还是个孩子时,我们很多想法都只是孩子的角度,能够清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很多问题,却又很难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当我们是父母时,却又很难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许多问题.
此刻,身为别人孩子的我,希望用文字来保存儿时的我心目中较为完美的父母的模样. 等到我成为别人的父母时,我能重温孩儿时期纯真的想法,以更佳的角度跟孩子交流,减少和他们之间的隔阂和代沟.这就是我写这篇博客的初衷.
教育模式
霸权只会带来隐瞒
失败
一定不能批评孩子.不能为孩子考试考砸了,跟人家打架,而发火.切勿发火.哪个父母都会生气的,而此时需要的是去平静.然后坐下来,跟孩子沟通.给他分析这种行为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是不值得去做的.问他,你觉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吗?然后帮他分析一下.(比如无端打人,你应该是这样,跟他说,如果是你被人打了,你愿不愿意呢?你会疼吧?都是人,他也会疼.所以不要去打人.对方做错什么事,你要宽容,成熟的做法,是跟对方沟通,或者不屑对方做的事情.你的开心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把别人的事,而影响自己本事的心情,这是不值得的,也是傻的事情.虽然表面看起来,你可以通过打人来获得开心,但是这是虚伪的开心,不是内心深处的开心.)你能收获快乐吗?反常时,你要问孩子,你遇到了什么麻烦事吗?这样孩子才不会在你的偏激和生气下,产生恐惧,以后凡事都选择隐瞒.
成功
当某件事情,孩子已经成功的做了,你要站在朋友的角度上跟他沟通.孩子往往在成功后,会特别兴奋,然后可能会有点松懈.父母可以是在他聚会庆祝后,一两天后,跟他沟通,孩子你现在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而不是一味让孩子沉迷在他的光荣上,让他知道他自己获得荣耀后,开心过后,需要放下这些荣耀.继续为自己的下个梦想努力.比如期末考考个好成绩,中考考个好成绩.那就引导他知道,让他清醒的知道,其实他还有下个目标.这只是小小目标完成后,走向大目标的垫脚石.往往孩子得到荣誉后,在一段时间里,会松懈,会沉迷这些荣誉,你应该问他下个目标是什么.让他知道,他本身还有应该找到下个目标,继续前行,而不是停止不前.
比较
生活中,太多太多别人家的孩子.孩子内心其实是不太愿意跟别的孩子比的.而作为父母,我们却常常在乎别人的孩子,而忽略自己孩子内心的感受.对比,是一件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过于强烈的比较,却适而其反,让孩子产生烦躁.所以需要适当的比较.不要过渡去问孩子,某某考了多少分.常常会让孩子觉得有压力.有时从孩子自身看成长,比通过对比更能让孩子少压力;如
可以问问他在班级的名次,学校的名次来看待孩子是否有进步.看看他比上次有没有进步,才是最需关心的.
养性模式
好的方法能让你事倍功半
每个孩子,基本都喜欢玩电子游戏,你应该让他知道,你心无旁骛学习,学习效果很好.学习的时候专注,学到的东西更多.采用番茄工作法,十分钟学习,那你就什么都不要去想其他的,分神你就自己强迫自己.
从小(四五岁)就培养孩子善于思考,反省,回忆.比如,注意孩子要睡觉时间,提前跟孩子沟通,你今天遇见什么人了,做了什么了,玩了多久游戏啊?你觉得会不会太久啦?(让他知道,一天多少小时,你这样浪费时间,占了一天多少,这样浪费,你觉得你今天学的东西多吗?)学了什么吗?有没有进步啊?有在什么地方进步了吗? 不一定每次都要这样问他,但是一定要给孩子反省的时间.你可以问他几次后,写在纸上,然后让他回书房反省后,才去睡觉.
对于起床这件事,一定要让他早起.不管他什么时候睡觉.一定让他养成大人的习惯.然后吃过饭,你跟他说,你去做你想要事情,学习也好继续去睡也好.孩子困了,他去睡,都不要去批评他.总是要有个过渡的时间段才能习惯的.万事你要让孩子改变原本的状态,都需要准许给孩子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不要去说他.这样慢慢的孩子就会形成早起的习惯. 习惯后某些事情,就不难了,习惯就像基础的架构,让他有个好的习惯后,他才有好的基础,动力去快速架构他的梦想.大多数人,总是急躁的想达到大目标,却常常不懂先完成小目标后,大目标其实已经在等你了.并不要过渡担心达不到那个大目标.比如学英语.今天要听听力,时间上定好后,到点了,就去听听力.即使分神,效率一开始不高也没事,一定要使用番茄工作法,让他慢慢习惯专注.当他会成为一种习惯,他就会在某个时间做什么就自然去做.
点滴之水才能汇聚成海
你不能一口吞下一串葡萄,但是,你一颗一颗地吃,还是很容易的.
慢慢地小目标坚持去实现,大目标就不是大问题.一定在等你.攻克弱的学科,一定会付出一定的其他代价,而这时,应该平衡自己的心情,现在我的主要目标是这个,附目标是保持其他的学科不要下滑太多,或者稍微提高一点也可以.假如某个时间里我实现了主要目标,那我就成功,其他学科下降稍许(但不能拆西墙补东墙),我还是成功的.我还是实现我的目标了.我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了.我不跟别人比,我只跟自己比,我比过去的自己更优秀,那就足够了.我为自己自豪.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应该理解孩子的好奇心.当孩子因为好奇心而把某种东西拆了,然后却无法把它复原了.我们这时的态度应该是肯定的.不能加以批评.这样子能保证孩子拥有大胆尝试,小心实践的态度.如果过多的苛责,反而会扼杀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我们可以提供一个孩子好奇心支援基金,专门是资助孩子满足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了解孩子内心需求什么东西.加以分析,如果觉得对他是有利的可以给予支持,觉得没有太多的必要或者坏处,则跟孩子交流,让他明白清楚.(facebook的ceo父母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买了昂贵的电脑给孩子去实践)
以身作则才是最好的教育
问,其实就是一种引导.让孩子能感觉,父母就是一个比自己大的朋友,他们能给我意见,给我指导.而不是一个强制我需要怎样做的霸权主义者.
往往,父母是说一套,做一套.所以孩子常常对于你这种苍白的教育不产生信服感.他们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不会太注重你说的.而慢慢的,你将失去你的话语权.孩子也不太愿意听你的,你的话他也不太想听进去.
反省模式
没有反省就没有进步
孩子每天需要半个小时的反省,周末一个小时左右的反省.一开始,你可以引导他反省,思考今天所做的事,这周所做的事,这个月所做的事,今年所做的事.
洗澡可以用来反省,反省今天做了,今天上课,上了哪些课,老师讲了什么.学习后也要反省,反省刚才学了什么,有什么知识点.上课后也要反省本节上什么.一周也要反省.反省这周学了什么,有没有进步,有没有达到你要的预期效果.
孩子考试考砸了,没事,你不要去强制他不要看电视,不要上电脑.你应该是坐下来,跟孩子沟通,让他反省一下.帮他发现他是在哪里出现不好的行为.
角度:千万不要让孩子感觉这是在逼讯.他可以选择沉默思考,也可以跟你交流.但一定要让他有反省的行为.引导他在这沟通时间里有产生反省.必须给他时间.让孩子在反省的时间结束后,写一个总结反省.写下他所想的.然后让他放在他的总结箱里.然后一周后,让他去翻开去看,自己有做到吗?事后问他,觉得自己有进步吗?让他诚实地说.孩子说没有,不要离开,不要生气,而是问他,你觉得在什么方面你觉得你没有达到预期.你不要去生气,或作出无表情的状态离开.你还是需要引导他.鼓励他,问他,那你觉得你还要改吗?让他知道,父母不会去骂他.但他自己需要去反省确实我要改.
一定要腾出时间陪孩子沟通,让他懂得去反省,一般一到两周他就会懂得自己在某个时间去反省了.这是一种习惯,但是你一定要去引导孩子去形成这种习惯.孩子的成长需要你的陪伴.
上网模式
网络的冲击
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今,已经是无法阻止网络带给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冲击.
孩子玩电脑可以,需要定一个时间给孩子.去信任他.他玩超过时间也不要去强制他停止.每次等他自己玩后结束,让孩子写个总结反省.字数不限.上交到自己的总结箱里面.
告诉孩子,你上多久我不会去批评你(这时要对孩子信任,不管上多久都不要显示担忧,你是站在一个朋友的角度,所以没有资格去批评孩子.)你上完后,你真实把浏览的东西分类写出来就好了.视频:how long 听力:how long 就好了.然后你自己再写较详细的给自己.等到一周,你需要把这些东西拿出来看,然后反省一下.强制孩子上网,是无力的,强制,只会让他背着你偷偷玩.让他自己知道合理上网才是最佳做法.
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专心地去学,休息时,任意的玩.
奖励模式
努力才是后天的最大的优势
千万不要去孩子说你很棒,你真聪明.一定强调孩子你需要努力,天赋是一种上天的恩赐,是先天的优势,但努力才是后天最大的优势.赞美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选择,可是在慢性地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
父母和孩子之间一种朋友关系---互相请客。
孩子考试进步或者达到目标或者受到学校奖励,父母可以询问孩子是不是要请客啊?站在一个朋友的角度跟孩子交流.孩子这次考试,得了高分或者有很大进步。可以,奖励他一百块(钱数不定,看你要他请你吃什么,吃晚餐,还是冷饮),说,你拿了奖学金了,请我们去某某吃一顿吧.达到目标不要直接请他吃饭,旅游,而是奖励钱,让他拿奖励的钱请家里人吃饭,旅游他去买单,然后他买单,.这样的快乐远比直接奖励孩子一顿好吃的,好玩的要好得多.孩子请客后,应该像朋友那样,感谢他的午餐,晚餐.感谢他一下.潜意识让让孩子知道,这钱是他的,是他通过努力得到的.中间不要有那种想法,兔崽子,这钱是我,是我给你的.吃饭中.话语权还是我大人的.明确一点,你给了他钱,这钱就是他的,不是你的.你就要感谢他请客.他就是东家.
通过奖励钱,他会慢慢觉得,不错,我的努力可以带来给我福利,而我可以通过这些努力,分享给我的家人,朋友.我需要努力.我可以靠自己这样的努力后带给我家人开心.而作为父母方,则可以在加薪等等事情上,请孩子吃饭。
赞美也是一种艺术
真为你高兴,努力总会有回报的.今天有什么聚会吗?有没有奖金啊?请不请客啊?
沟通模式
所有的沟通,你都必须像孩子的朋友一样,尊重他.你一定要尊重他.沟通中,他发言也好,不发言也好,都不要急躁.(他的朋友,是不会因为这些而烦躁,不能强迫他给刚才自己刚才问的一个答复.答复,其实就是一种命令气息.)不要一下去问太多问题,引导他思考几个问题就好了,其他时间让他冷静思考.太多问题,反而会让他烦躁.问问题,也不要一下子就问.问一个,给他时间思考,三,四分钟,才再问.这样循环去问.时间可以定半个小时.结束沟通后,一定必须要写总结.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