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孙氏太极拳的感悟


1、我对传统文化与太极拳的认识说到太极拳,先要从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开始。我是从大学毕业后才逐渐学习传统文化的,上学期间只知道认真学课本、考个好成绩。参加工作后,开始三四年专心做计算机编程,其他的书看的也少。后来因为在北大跟着田秋信老师练陈氏太极拳,就开始读《道德经》等,慢慢读了更多的传统文化经典书籍和文章。现在,我每周末去北京体育大学跟孙婉容老师学孙氏太极,她老人家是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的孙女。孙氏太极我练了一年多了,每天早上练的还太少,半小时左右,但身心状态已大不一样。前几年因为对自己的工作和未来感到迷茫,对周围的人和公司的价值观感到失望(他们除了名利很少有其他的追求),渐渐有了一种淡漠、空虚的心态,既对工作提不起太大兴趣,又觉得这样浪费生命实在不该。现在不一样了,我又感到充实起来,虽然暂时的工作不合我的理想,但为了尽好自己作为子女、作为父亲的责任,我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这样不仅对自己好,也能给他们好的影响。这个转变不仅得益于我坚持练习拳术,也得益于我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领悟。说起来,我这几年的心路历程也很难被家人和朋友理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后来选择孙氏太极拳是因为我对孙禄堂、孙剑云等前辈的道德修养和拳术技艺都极其钦佩、赞叹和向往。真是“高山仰止”。孙禄堂先生说:“拳之理存在于万事万物中”“太极者在于无极之中,先求一至中和至虚灵之极点。其气隐于内也,则为德,其气现于外也,则为道。内外一气流行,可以位天地,孕阴阳。故拳术之内劲,实为人身之基础,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拳术曰内劲。名称虽殊,其理则一,故名之曰太极。古人云:无极而太极。不独拳术为然。推而及于圣贤之所谓执中,佛家之所谓圆觉,道家之所谓谷神,名词虽殊,要皆此气之流行已耳。”他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精义,精研参悟《易经》、丹道,融儒、释、道和拳术于一体,其境界遥遥不可测,完全是大德风范、圣贤气质。晚年,他除了练拳就是习书法。据称,他是近代以武入道的唯一一人。孙剑云先生是孙禄堂的女儿,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和栽培,书画拳剑各项技艺样样精绝,尤其是道德修养更是得了她父亲的真传,堪称书剑合璧,气质超绝。这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格修养深深吸引着我,指引着我,让我心里生起无限崇敬。无论做人做事,我都不能离开这种精神气质的影响。这是一种充塞于天地间的浩然正气。
2、参加北京体育大学的孙氏太极拳活动后来我找了北京体育大学有一个教孙氏太极拳的组织,是孙禄堂的小孙女孙婉蓉老师在义务教拳。首先因为是义务教拳,就让我感受到这位老师的道德层次了。经过几次练习和接触后,果然发现这的确是我理想的学拳的地方,这里有境界非同一般的老师最开始教我的教练师兄是商建国老师。后来又得到时朝岩老师、孙鹏老师、徐晓东老师等诸位教练的耐心指导。尤其是孙老师,她来的时候总是轻轻的,不想打扰到大家,示意大家继续练自己的。她精神矍铄,步履轻快,来到我们身边后边讲解边比划,举手投足间透着一种极其谦逊的风度。她老人家对每个人都观察着。我就得到了很多指点。非常感谢孙老师!感谢各位教练老师!
平时我每天早上在人民大学校园里练习20分钟。一般是先做一遍八段锦活动筋骨,然后练两遍35式。最近有好几个月没有持续参加活动了。现在孩子稍微大了点儿,也能放下心继续参加了。今后更要勤奋练习才行。昨天又去参加了一次,然后就发现了自己的一个错误动作:云手之后转高探马做得不对。是在看时老师指导别的同学时发现的。我自己最缺乏的就是练习。孙剑云先生在《缅怀我的父亲孙禄堂》一文中说到了这么一段话,与大家分享共勉,摘录如下:“对於练拳,父亲一生有不少体会,但他经常说拳术的诀窍就在一个「练」字,「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他自己会拳械百餘种,内功更是超凡,但每到一处,总要寻访高人逸士,讲求技艺。他经常教导我们说,艺不压身,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博採眾家之长,如海之纳百川。”


null

智能推荐

注意!

本站转载的文章为个人学习借鉴使用,本站对版权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隐私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4-2019 ITdaan.com 粤ICP备14056181号  

赞助商广告